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261章 张机的打算

261章 张机的打算

张机见到袁绍后,将最新研制出的专治失心疯的特效药药方交给了对方,然后道:“按照这药方每日服用,太尉大人很快便可恢复大部分神志,只有那些他内心深处不愿触碰的某些回忆可能会记忆模糊。”

袁绍激动万分地接过药方,谢道:“这样也已经很不错了,真是多谢您了。”

张机摇了摇头,叹道:“太尉大人的神志损伤极重,本很难恢复,我想出的药方也只能保他在药效完全发挥后,一两日内神志清醒,日后若想保持的话,就得每天坚持服用药物,否则一旦复发,那就神仙也回天乏术了。”

“原来是这样啊。”袁绍微微皱眉道。“不过即便,也还是多谢了。”

“不必客气。”张机道,“今日将药方交给袁太尉这边,以及过一会交到何大将军那边后,我将继续游历天下,收集相关病例的记录,日后若能研制出更好的药方来,必然会立刻给府上送来,绝不敢怠慢,还请阁下放心。”

袁绍微微颔首,随即冲着下人挥了挥手,道:“来人呐,将早已备好的礼物拿来。”

不多时,一个锦盒交到了张机的手中。

袁绍笑道:“一点薄礼,还请收下。算是我袁家的一点小小心意。”

张机本待推辞,可入手后觉得锦盒不重,又听袁绍说是薄礼,也没好意思打开去看,道了一声谢,便借口要去给何大将军送药方,转身而去。

在前去大将军府的路上,张机好奇之下打开锦盒一看,居然是一支人参和一个灵芝。

细细查探之下,不由深吸一口气,暗自惊叹道:“居然是千年人参与千年灵芝这般举世罕见之物!哎,恐怕这也只有袁家这般底蕴才能拿得出来了。”

想罢,本欲将如此珍贵的东西送回,可转念一想,若是有了这两味珍贵至极的药物做引子,哪怕每次只用一点点,日后救治其他病患之人时便可多了几分把握,倒也算是功德一件。

“算了,既然已经收下,就当是我张仲景欠他袁家一个人情吧,日后若有机会再还他便是,此刻倒也不必多想。”

说罢,大踏步走到何进的大将军府,将原样药方交到何进家的亲属手中,然后悄然离开了洛阳,直奔济南城而去。

“听说济南城出现神迹,想必会有灵物现世,不知我去碰碰运气,可能寻得一两味可比千年人参、灵芝的珍贵药物。即便不可得,若能亲自拜会一下洪翔大人,倒也是好的。”

原来,他在为洛阳城中某位大官治病之时,偶然间看到了《大汉国民报》,从上面的健康保健专栏中看到了洪翔发表的一番有关保健的言论。

那言论在普通人眼中也许只是觉得神奇莫测,可是在张机这个专家眼中,却着实吃惊不小。

因为,洪翔那番言论已经跨越了时代,乃是后世人尽皆知的保健方法,可是在东汉末年这个乱世之中,却无一人知晓。

就因为这个缘故,张机在研制出特效药方交给袁家和大将军何进家之后,自觉也算是对人家有了个交代,故而悄然离开洛阳,前去济南城碰碰运气,以提升自己日后治病救人的能力。

……

济南城。

业已闻名天下的洪翔大酒楼外,两名温文尔雅的年轻文士站在一个木牌之前,仰头观看上面的小字。

其中一个看起来二十出头、一副清秀通雅模样的年轻人道:“前些天咱们初来济南城之时,倒也做过这马车,但似乎上面的站牌写得与眼下不一样呢。”

另一个看起来有二十五六岁、面相略有些呆板的儒士闻言,上前看了看站牌,点头笑道:“果然是又做改动了。

我记得前几天叔父你刚来济南城之时,上面还是十里一站,可直接贯通城中相对两个方向的城门,真可谓是大站。而现在居然变成一里一站的小站了,而且做一次马车最多也就前行十里,就得下车换乘另外一辆才行。”

他年纪虽大些,但显然在家族中的辈分要比另外一人小些。

“哎,看来你家主公也没你说得那么爱民如子么。”清秀通雅的年轻人轻笑道,“如果真是爱民如子的话,又岂会将十个大钱便可坐一次、能从济南东头跑到西头的大站,变为一里地一停的小站呢?

哼,依我看,此举恐怕是你家主公为了多赚些钱财才想出的主意吧。”

呆板年轻儒士摇了摇头,道:“此番改动确实是主公亲自下令推行的,只不过我未亲身参与此事,故而不知其真正的用意何在。但以我之见,我家主公此举定然大有深意,而绝非叔父您所言的,仅仅是为了多赚些钱财而已。”

“哎,公达啊,你虽比我大几岁,但你为人实在太过实在。须知‘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些人,尤其是从底层爬到高位的人,往往很会掩饰自己的本质。你若被那些表面的东西骗了,恐怕未来会有大麻烦啊。”清秀通雅的年轻人叹息道。

原来,那呆板年轻儒士便是表字“公达”的荀攸,而那清秀通雅的年轻人则是荀攸的叔父——荀彧荀文若。

“呵呵,叔父不用急着下结论,咱们还是先乘上一班马车,前去城主府拜见我家主公一番后,再做判断吧。”荀攸乐呵呵地提议道。

荀彧微微一笑,道:“好吧,既然我大老远的被你喊到这里来了,那就去见见那传闻之中文武全才的洪翔洪大人吧。”

二人待沥青马路上一辆写有“洪翔车队”四字的马车来到站牌下后,便迈步登车。

那“洪翔车队”,便是洪翔为了增加济南城中百姓出行的方便,而专门命人挑选军中淘汰下来的战马,组成的类似于后世公共汽车般的交通工具。

“给,这是我二人的车费。”荀彧是长辈,故而当先上车。他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二十个大钱递给车夫后,侧身指了指身后的荀攸,随即目光投向了车厢之内。

只见车上总共十六个座位之上,已经坐了足有十二三个人。不由眉头微皱,暗忖:这是怎么回事?为何大站变成了小站,反而车上的人却比之前要多了那么多?

原来,车站牌子改变之前,这洪翔车队的马车虽也每日来往于济南城的大街小巷之中,但坐车的百姓却实在不多,每每马车来到此处之时,车厢中的乘客都不超过三人。

“用不了那么多,两个人的话,只要四个大钱就行了。”马车夫冲着荀彧摆了摆手,乐呵呵地道。

“这是怎么回事?”荀彧拣出四个大钱交给马车夫,然后问道。

马车夫爽快地大笑道:“这问题我今天也不知解释了多少遍了,你们还是先上车吧,随便找个坐车的朋友一问便知。”

于是,荀彧带着疑惑之色,与侄子荀攸一起登上马车,各自寻了个空位坐下。

刚刚坐定,荀彧便对身旁的一个年轻汉子客气地询问道:“这位兄弟,不知今日车费为何从原来的十个大钱一人,改为了两个大钱一人啊,你可知其中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