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二章肃然起敬(1)(1 / 2)





  “天气冷了,晚上自己要多盖一床被子,出门多穿点衣服,马路积雪打滑,骑车注意安全……”柳月又叮嘱我。

  我一一答应着,心里暖融融的。

  “对了,你搬到我宿舍住了吗?”柳月问我。

  “嗯……还没,最近事情太忙,没来得及搬!”我撒了个谎。

  “哦……你宿舍没有暖气,太冷,晚上以后就在我宿舍住吧,听话!抽空把那单身宿舍退了算了……”柳月说。

  “哦……”我口头答应着,但是心里却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

  到底是哪儿不对劲,说不出来,反正我是没打算搬到柳月宿舍来住。

  和柳月打完电话,我踩着厚厚的积雪,回到我的宿舍,在冷冷的冬夜里,蜷伏在冰冷的被窝,捱过一个寂寞而冷落的寒夜。

  冷寂的夜里,我想起了柳月,想起了晴儿,想起了爹娘……

  我辗转反侧,一夜未眠,突然感觉自己很寂寥和迷惘……

  第二天,按照部里的工作安排,我到下面的一个山区县去采访,采访对象是一个深山里的养牛专业村。

  我正好心情比较忧郁和压抑,也想去山里散散心,希望在冰天雪地的大山里找到另一个自我。

  我先去了县委宣传部,在新闻科一位干事的陪同下,驱车直奔大山,奔向我预定的那个采访村。

  没想到这个村的地势竟然如此险要,212吉普车在山道上磕磕碰碰一直在向上爬,蜿蜒曲折在大山里爬行了接近3个多小时,在一个接近于山顶的缓坡处停下,接着,弃车又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往前走了一个多小时,新闻干事才对我说:“江记者,石屋村到了!”

  我伸头看着周围连绵而险峻的群山,看着眼前这个散落在山坡上的几户石头房子:“就是这里?”

  “是的,这里是村长家所在地,也就是村委所在地,这村有9个自然村,散布在周围的山谷和山坡处……”

  我看着周围山谷里散落的几户房屋,无疑就是这行政村的其中一个自然村了。

  看着这深山里近似于残垣断壁组成的破旧村落,我不由肃然起敬,赞叹生命的顽强和执着。

  采访进行的很顺利,这个处于大山深处的封闭落后村,近几年立足当地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牛业,老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开始走上了稍有积蓄的生活。

  这对于一个长期被温饱困扰的山村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而在江海的北部山区,还有不少挣扎在温饱线上、致富无门的贫困村,石屋村的经验,无疑具有典型的宣传意义。

  在老村长的带领下,我全面了解了村子的情况,了解了这几年养牛业发展的状况,并实地查看了养牛户的家里,听取他们的真实说法。

  虽然党报新闻经常流于假大空,但是我还是尽量想多采访到一点真实的东西。

  下午日落时分,采访顺利结束,准备下山。

  在大家休息地当空,我在村子里随便溜达,这一随便,就溜达到村后一排石头房子面前,4间石头屋,前面是一个30多平方的空场,中间竖着一根旗杆,上面一面国旗在寒风中猎猎飘扬。

  这是村里的学校,我一时来了兴趣,信步走过去。

  时间已经是傍晚,院子里很安静,在院子一个角落支着一个灶台,冒出袅袅的炊烟,一个7、8岁的小姑娘正坐在灶台前,边往灶膛里添树枝边抱着一本书在看。

  我静静地走过去,站在小姑娘身后看去,小姑娘看的是语文课本,正在学习呢。

  “您找谁?”正在这时,我身后传来一个浑厚的男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