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章(2 / 2)


  不得不说,她对沈临风的了解颇深,沈临风确实不开心了,把眼前的这个假男人定义为是个找茬的。

  周围人们自发安静下来,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毕竟沈元宝和小贩说的答案他们是真没听到,这么一想,的确有可能是有内/幕交易。

  说实话周围围着的有几个不认识沈临风的?沈元宝这些年甚少回永修县,年长些的自然认得出来他,那些没认出来的也觉得能与沈家小公子交往密切的想来也是富贵人家。众人心里多多少少也偏向于沈元宝实际上并未猜出灯谜的说法。

  不过这又如何?有些人对顾凝烟这种做法十分不屑,这年头,人家有钱,想买,人家事先就谈好了交易,这猜灯谜得两个铜板,你又没付钱,你凭什么觉得他们要把花灯让给你?

  也有些看不惯这种有两个臭钱就为所欲为的富家子弟行事的人已经在心里跃跃欲试,只等着看下一步发展。

  大部分人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思继续围观,不管最后如何,总之明日喝茶的时候又多了一个谈料。

  正如顾凝烟所料,沈临风想上去理论,沈缘福却拉住沈临风,拦下了他。

  一年才有这么一次的花灯大会,大哥一家回来团聚更是屈指可数,沈缘福一点都不希望因为这点小事吵起来,又不是多珍贵的一个莲花灯,弄得玩没玩好,最后憋一肚子气回家。

  沈缘福一手拉着沈彤想小肉手,一手点了点她的小鼻子。“彤彤很喜欢很喜欢这个莲花灯吗?比去年小姑姑托人给你送去的孔明灯还喜欢?”

  沈彤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去岁父母带着自己与弟弟在京郊放孔明灯的情景,又转头看了看爹爹手里的莲花灯,摇了摇头。“彤彤喜欢小姑姑做的孔明灯。”

  “那这莲花灯我们不要了,让给这个哥哥好吗?等明日小姑姑和你一起做一个比去年还大的孔明灯。”

  沈彤一听,一双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彤彤要两个!还有一个给弟弟。”说着伸出两手的食指,一手比了一个一的手势。

  “好,都听彤彤的,咱们明天就做两个。”沈缘福脸上蒙着面纱,以额头抵着沈彤的小额头揉蹭了两下。

  沈彤可以说是沈元宝的老来女,家里向来疼得跟眼珠子似的,家底丰厚,在京里稀罕物件见过的多了去了,也不至于真的如何喜欢这莲花灯,只是小孩子心性罢了。果不其然,沈缘福并没有猜错。

  “算了吧,我们不要了。”沈缘福对沈临风摇摇头,把沈元宝手中的花灯拿过来,递给顾凝烟,也没点破她女扮男装的身份,“既然公子喜欢,那小女便借花献佛,做主把花灯送给公子了。”

  顾凝烟愣了下,不对啊,以沈缘福这嚣张跋扈的脾气,定是要闹上一番的,怎么会变得这么知书达理了?

  转念一想,沈元宝浸淫商场数十年,一定是他不想把事情闹大,才叫沈缘福这么做的。

  这下倒好,自己倒成了抢一个小孩儿花灯的那个了。顾凝烟一时心底有些慌张起来。

  众目睽睽之下,顾凝烟知道,如果自己再揪着之前说的不放,只能反衬出沈缘福的好来,只能满面笑容地接过花灯,补了一句:“这位姑娘如此大方,想必一定不是在下之前所揣测的那种小人,在下给姑娘赔个不是,还望姑娘不要介怀才好。”

  沈缘福不由得多看了这女扮男装的姑娘几眼,虽然她话语含笑温温柔柔的样子,但也能听出语气里莫名的敌意,不禁回想自己十五年来有没有惹到这么个人物。

  “公子不必多礼,既然公子如此喜欢的紧,那我们也不做这等夺人所爱的恶人了。”对方敌意如此明显,沈缘福也不想做那一声不吭的包子。

  沈缘福这话一出,原本静静看戏的围观群众也按耐不住小声讨论起来,时不时还能听到奚落声传入耳中。

  众人的目光早已经不在沈元宝到底有没有猜出灯谜上,而是沈家小姑娘大方让灯与这女扮男装的姑娘之事上。

  所以自己变成了这夺人所爱的恶人!夺的还是一个小女孩儿的灯!

  顾凝烟瞳孔倏地放大,忍不住想瞪沈缘福一眼,看清这沈缘福到底着了什么魔,为何与自己印象中的那个人完全不同!

  “这花灯哪有灯谜来得有趣?我看着小姑娘冰雪可爱的紧,不若就送给这小姑娘玩吧。”顾凝烟强定下心神,试图把众人的眼光拉回灯谜上。

  “不用!比这灯好的我们家里多得是,你啊自个儿留着吧!”沈临风没好气地回了一句,说完也不等对方反应,拉着小妹的手就挤出了人群,一刻也不想再多纠缠。

  沈临风一肚子气,方才是被沈缘福拦着才没发作,不过显然他不是那种忍气吞声的人,沈临风向来信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后且等着吧。

  沈临风从人群里开出一隙小路,沈元宝抱着沈彤跟在后头,眸底一片深邃,不知在想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沈临风:我脾气火爆,我喜怒无常,我睚眦必报,可是我有钱有颜,你能奈我何?

  蠢作者(微笑):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说起来上辈子的顾凝烟听母亲的话,处处不与人争,却处处被欺负,是个小可怜。

  重活一世,却又处处想争,想改变,不过显然心计没到家,还得历练历练。

  ☆、诗会赛诗

  之后的诗会,让沈缘福很快就忘了这一小段插曲。

  这里娱乐活动少,每年中秋诗会沈缘福都会来围观,并且感叹自己虽然穿到一个架空的朝代,也让爹爹请了夫子教习自己,奈何吟诗作对方面始终没有天分。

  作为一个可以背诵唐诗三百首的少女,沈缘福从来没有想展示一下“自己”才华的欲望,一来她是个未出阁的姑娘,虽然这个架空朝代民风开放,但未出阁的女子太过抛头露面也不好找到夫婿。

  最重要的一点是沈缘福清楚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窃用别人的才华,不是自己的总有用尽的一天,还不如一开始就老实本分些。

  因此哪怕是当时夫子布置下来的作业沈缘福也没敢剽窃一首。

  诗会以竞技的方式展开,一共分为五轮,在场所有人只要有意愿都可以报名上台。

  沈缘福自己虽然不参加,但不影响她把沈临风推出去,谁让方才沈临风大言不惭夸下海口。

  于是沈临风强撑着笑脸去参赛者那里排队。

  第一轮是即兴作诗,题材不限,然后要从所有参加诗会的人里面选出二十人,进行下一轮比赛。

  第一轮不用当众上台作诗,毕竟参赛人数众多,只需将写好的诗词交上来即可。

  按理说这种规则很容易作弊,比如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诗,或者铤而走险剽窃一首较小众的诗词,这种事情在往年诗会经常发生,这次估计也不会例外。

  不过那些进了第二轮的就没法投机取巧了,因为第二轮是往人群里抛一个绣球,谁接到绣球就有资格出题,除非碰大运赌到题目了,否则第一轮靠投机入选的就会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