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74 好日子还在后面(2 / 2)


“只要利益大到一定程度,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恰好你家男人代表的利益已经能大到一定程度。你们小学政治课本引用过资本论那句话吗?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他们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一切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风险。如果你家男人现在死了,直接间接利润可能超过百分之一千哦。”

“呼……真像你说得这么可怕,那我爸妈,还有宁孑的那些家人岂不是都有危险?”

“放心好了,他们身边都有安排的。而且是很贴心的安排,而且都是可以接受的方式。”

“所以我也是?”

“我说了,你可以理解为我是来做你闺蜜的。”

路小雅无话可说。

仔细想想,宁孑如此招人恨其实也有她的功劳,有些馊主意好像还是她出的。

于是从厕所出来之后,路小雅便接受了身边多了一个看上去就挺厉害的闺蜜的事实。

“这次差不多是真可以横着走路了。”路小雅在心底自嘲着。

……

宁孑这段时间也挺忙的,他在准备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还是打算走个形式的。

其实不走大概也是可以的,但在这种细枝末节且对他来说非常简单的事情上,宁孑不想搞得太特殊了。

这样就能把特殊要求用到别的,他觉得有难度的事情上。

宁孑的导师自然是从华清大学直接挖过来的陈理想。

没啥别的原因,这位导师的研究方向还是很牛的,哈密尔顿-田跟偏零阶估计猜想,属于微分几何的两个核心猜想。顾名思义,微分几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微分的方法研究空间的几何性质。

属于非常实用的研究领域。

说的更浅薄点,大到分析宇宙膨胀,小到所有人都熟知的热胀冷缩,等等自然现象的本质就是空间演化,陈理想的研究便是在研究这些变化的同时能得出一个相对完美的结果。

说的专业则是研究微分几何中里奇流的收敛性。

如果要说到证明这些的意义……

数学家高斯当年开创了微分几何,黎曼将微分几何推广到任意维度空间,爱因斯坦则用广义相对论证明了微分几何的实用价值。因为当年正是利用微分几何,才能计算出空间在引力场的作用下弯曲的情况。

所以这两个猜想对于人类研究宇宙空间的各种性质有着极大的作用——甚至是黑洞。

只是要描述这两个猜想是很麻烦的,基本上不是专门研究微分几何的人来说大概犹如天书。

比如哈密尔顿-田的猜想的具体描述就是:在gromov-hausdor-fff拓扑中,(m,wt)的任何序列都包含收敛到长度空间(m∞,w∞)的子序列,(m∞,w∞)是余维至少为4的闭子集s外的光滑kahler-ricci孤子。

要看懂猜想本身说的什么,就需要先学习豪斯多夫点集拓扑等一系列前置知识才有可能,这就是现代数学,抽象到让人望而生畏。

但对于一个已经开始进行宇宙探索的文明来说,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相当深入的,宁孑早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知识点。所以他选了陈理想做导师,他的博士论文自然而然便是打算写一些新的数学思想跟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

走的是之前指导他堂姐夫差不多的路子。

一位成功的博士生,自然要有把导师送到院士位置上的能力。所以虽然宁孑早已经完成了论文,但还要以每天一次的频率开着组会。

这是极为有必要的。

毕竟博士答辩是个很严肃的过程,当学术秘书介绍完宁孑的身份信息跟课题,宣布答辩开始后,宁孑跟他的论文就得跟答辩的所有大老见面了。

介绍论文,接受提问,然后就是反方答辩组的挑刺环节,再然后第一、二论文评论员宣读意见,让并让答辩人回答问题;等到学术秘书再次把许多意见汇总,朗读之后就需要导师出马了。

这个时候导师要详细的讲述这篇论文如何产生,中间遇到哪些问题,又得到哪些结果,在哪些领域有突出贡献和创新……

这属于不能跳过的环节,所以需要陈理想完全理解他的论文中那些新思路。

……

除了操心导师研究论文的进度之外,宁孑每天还要跑一趟体大大型研究基地。

宁园敢喊出给来宁园的人才一人一间独立实验室的底气,也来自于此。

毕竟宁孑一张口就要来了一万亩规模的大型研究基地,随便划拨出一块就能建设好十多栋高标准的实验大楼,打造几百个个人实验室不在话下。

除此之外,这里可是三月的命根子。

各项测绘数据早已经传到了网络上,整个基地的布局跟大楼建设图,其实都是出自三月之手,借用了燕北设计院的名头,盖章审批之后,最后通过内部磋商交给了华夏核建来完成所有实验室大楼跟机器人研发工厂的建设工作。

钱给的足,还是绝对放心的施工单位,监理都是自己人,就这样三月还要每天来熘达一圈,可见这只小猫对这个基地的重视程度。

是的,三月每天都会到基地转几圈,然后这只猫总能从细节处挑出毛病来,然后为了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宁孑就会专门跑来一趟,这走走,那看看,把一些三月认为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指出来,然后直接给现场工程监理三月出具的整改方案。

嗯……

怎么说呢,宁孑没挨打,主要还是身份使然,而且身边跟着保镖,再加上华夏核建的工程队素质的确过硬,以及钱给得的确够多。当然也因为宁孑要求整改的时候总能给出道理,而且还随口就能拿得出方案,这些方案还足以让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监理汗颜。

就这样,一个星期的功夫,这一万亩土地上,多个分属于华夏核建旗下不同分公司的现场项目监理们都已经开始对宁孑顶礼膜拜。

他们是见过不少专家教授的。

但眼睛毒到随便瞟几眼,就能看出问题的专家,大概是绝无仅有。更可怕的是,宁孑并不是学土木相关专业的,一个以研究数学问题出名的计算机软硬件专家,竟然在工地上还能指导一群工程专家做事,这尼玛找谁说理去?

一次两次便也罢了,也许就是碰巧。

但次数多了,而且很多看来都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有些工序方面的问题,就算外行人站在旁边看上一天也不一定能发现违规的问题,也能被宁孑随手指出来,这就是真的逆天了。

老师傅们也从最开始的极不服气,不停的跟宁孑争论,到了后来,然后被宁孑引经据典的教育一通,又接到几个电话之后,不得不重视起来。

更重要的是,对于一帮工程界做了多年的老人来说,每天被一个根本没入行的年轻人教育该怎么做事,脸上多少是有些过不去的。

哪怕这个年轻人已经在许多领域证明了他有多天才。

于是在工程质量本就极高的情况下,再一次无限拔高了现场工程监理们的管理标准。没办法了,也就只能跟着宁孑的标准走了。

谁让这家伙不但有钱,还懂行,背后还有人撑腰。

负面效果是,很快整个大工地上开始流传起宁孑的传说中……

传递到外界去便是,体大的工程赚钱是真能赚钱,难干也是真难干。

保证工程进度是最起码的,在保工期的情况下,还要按照甲方提出的种种要求进行,更让人无语的是,甲方提出的要求还专业到让人发指。如果甲方都如此专业,乙方大概是没有活路的。

好在连跑了一个多星期后,宁孑就来得少了,不过现场却多了两位由宁孑远程指挥的体大工程监察员……

……

这也就是不需要宁孑自己处理财务方面的问题,不然即便他现在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大概都是不够用的。

这也充分说明了为什么出名要趁早,但凡超过四十岁,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绝对能让人发疯。

不过随着这些必须工作的推进,宁孑能感觉到,好日子要来了。